索引:圖1圖2(從心理學角度看中世紀時期心理異常)圖3(消除一些誤會)圖456(破口大罵)
寫在前面,“批評不自由,則贊美無意義。”——《費加羅的婚禮》博馬舍
《圣母》熱度還蠻高,部分公眾號借題發揮,亂寫一通。為什么說是亂寫呢?其實要做《圣母》這部片子的解讀還蠻難的。電影本身改編自17世紀的意大利修女的真實事跡。里面涉及的議題太多了,核心議題的也許是“禁忌”。總之,宗教、女銅、神經癥、“人權的解放”。每一個議題都很難三言兩語講清楚。如果公眾號寫的稿子沒有查閱過相關文獻

劇本 五顆星 表演 五顆星 導演 四顆星 總體來說 我給四星半
劇本很牛逼,有兩種視角來看這個故事。
第一種,大多數,像我這種不信的人的視角:這個故事可以簡潔概括為,“red sun 是怎樣升起的”——借用一下我最近看的書的名字。但在我看來確實是這樣,具體就是,這個女人利用當時的1意識形態,2【和人性的弱點——陀思妥的:上帝存不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需要上帝——為什么原先不相信的母親在地下室真的想聽女主說上帝到底說了什么,且在她耳語以后,還出來配合女主演了這出戲
女主從小的時候就被父母送到修道院,在這里長大,而且她的內心也一直相信耶穌的存在,而后也相信自己是作為他的妻子能夠保護人民,
而劇中她對權利的渴望,自身對性的需求受到激發后,她卻總是能夠以耶穌之名來獲得一個合理的動機,即使這些在當時是不被允許。
直到最后即使她有機會和自己喜歡的人一起離開,她還是選擇回到修道院,她認為的自己就是被耶穌選中的人,即便在教會和女二眼里這就是自欺欺人,只不過是愚弄人心的把戲而已。
所以到最后我有一個問題

哈哈哈,前20分鐘快睡著,正準備唾棄這是什么鬼?為啥這么沉悶的宣揚宗教收養修女的劣跡斑斑,普通人家送女兒去當修女就如賣女兒一樣,哈哈哈,也難怪,大家都以為是送給耶酥當妻子嘛。我以為就這樣了,沒想到修女的四次夢境逐次的打破了我的成見,我以為這個修女終于發現修道院的騙局要離開了呢,結果沒想到她卻在無形無色間不聲不息間走上了政治權力的巔峰,假冒的神跡、假借的癡迷讓她偽裝成神圣傳旨,在女院長說沒有頭戴荊環的痕跡時,她祈禱著祈禱著又扎破了自己的額頭偽裝了神跡

所以宗教的地方就得靠神神叨叨上位吧。有點時勢造英雄的感覺,天時地利人和,正好瘟疫時代,人又愚昧,Benedetta也算是利用了吧,總之她利用好了一切資源(包括Bartolomea)上位了,而且她最大的一招就是裝瘋,還會變聲。。//結局她們分開了,可能和她倆背景都有關,Benedetta貴族出身,又是修女,有文化,Bartolomea家庭苦大仇深,感覺也沒啥文化,除了被父親兄弟強奸積累了一些性經驗之外沒啥了,可能有等級差異,妹妹除了姐姐之外沒啥太多想法,可能享樂主義,但是姐姐是要事業的,有人生目標

電影《圣母》原著梗概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41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