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是2011年在倫敦的韓國文化中心放映廳中看的,去之前韓國歐巴跟我們說每個周四那里都有免費放映,讓我們有空去看看。于是我們就選了一個周四晚上去了,那天還下著小雨。去之前,我們問韓國歐巴這是什么類型的片子,歐巴表情復雜地想了一會,說“horrible”,看見我們幾個女生聽到恐怖片面露難色,歐巴又補充道:“comedy”,“musical”。回程的路上我們一直在勾勒一部恐怖的喜劇歌舞片應該是怎樣的,結果到周四我們看完了,終于知道,歐巴說得一點沒錯。
看過這部電影已經兩年的時間,我們也都回國各自工作。但我至今還常想起片中各種怪誕的場景。牛頭人米諾陶的那段,女孩用自己的毛衣給牛頭人引路,毛衣最后全被拆光,險些走光。不知道為什么,當回想起那些荒謬的情節,我竟然面露微笑。當時我們坐在小小的放映廳內,凳子不夠,許多人都坐在臺階上,但大家還是耐心的看完這個很怪咖的電影。后來我們給這個電影唯一的評價就是“wired”,不太恐怖,充滿了喜感。感覺是一群來試片的演員走錯了片場,愛麗絲夢游仙境,希臘神話大亂斗

很奇怪的電影,其實一點兒也不恐怖。
記得這是很久前我還時興去碟店淘一堆陸光怪影的便宜片子時偶然看到的,當時被色彩艷麗的封面所吸引,心里也明白中間那小姑娘的笑容那么溫馨,實在叫人害怕不起來。
果然,片子有韓國電影一貫的進展緩慢的特質,而且大部分的歌舞都不是我喜歡的類型,不過總的來說還行。
若說行在哪里,主要是我對小女主的喜愛吧,曉丹的故做老成很是讓我發笑,看到她在劇院里與眾幽靈們穿梭著的歡笑竟又讓我有沖上去捏她臉蛋的沖動。
這部片子無論是介紹和評論都很少,老實說我也看得不是太明白,看完后去查影評,卻都沒什么結果。難道果真太偏太冷了?最不理解的地方是,劇情設置曉丹最終誤殺了已解開心結、想追求新生的院長,這是為什么啊?雖然我并不要求電影一定要HAPPY ENDING,但明明她的存在就是讓大家重獲新生啊,還是說,院長的死亡也是一種新生?
片子明顯不算精良,劇本也好、歌舞也好、道具也好、化妝也好,都看得出只是小成本的制作。可是意外的很溫暖,總覺得隨著曉丹的一顰一笑

怎么說呢
音樂劇的名頭讓我報有很大期待
加上鬼了神了的
化妝又畫得那么歌特~
被釣足了胃口
所以人家都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該!
見過難看的電影沒看過這么難看的
好久沒有對爛電影產生這么大的憤怒了
我找不出比“傻缺”更能準確概括看完片子后的第一感覺
在這謹對投資電影的出資方深表敬意
這么荒誕不經的故事也敢投
看來韓國電影環境還真是好
還有捏些敬業的演員
對著這么一個惡爛的劇本還能堅持裝腔作勢地演下去
我真佩服
也許這就是傳說中的專業素質吧
還TM近代農業
別挨罵了
PS.裝腔作勢絕對沒有貶意

時間:2007年7月13日14時30分至20時30分 直落三場
地點:J.A. de Seve影院
事件:Fantasia電影節《無主鬼魂》、《心中有鬼》和《街頭劇場》第一場
上座率:4成、5成及8成
本來Fantasia電影節的恐怖片、鬼片或者略帶惡心的驚悚片一直都是其主流,今年卻好像比例少了許多,不過今天感覺像是還債,更像是跟鬼一起過節:連看三部鬼片,看到最后臉都有點綠了
。。。
韓國的《街頭劇場》Midnight Ballad For Ghost Theater本也是我最期待的,倒也沒怎么讓我失望。歌舞片加上怪趣詭異的路線,放在影院的效果怎么都不會差,在跟觀眾的互動上也占了先機。片子的好處在哪里,今天懶得說了,等下還得出去趕《死亡筆記》的連場。但是,很重要的一點,至少它不會讓我覺得悶。說到悶,有時候我自己也鬧不清什么樣的片,對于我才算悶片:好萊塢大多數的商業片我都能看得津津有味,除了像《加勒比海盜》系列讓我覺得悶到抽筋的那種。很多臺灣文藝片我也會覺得悶,卻還能把《不見不散》精神抖擻地一口氣看完,并且能夠更加意氣煥發地完整聽一遍評論音軌。

孤獨黑暗與歡樂歌舞交織的幽靈劇場【《三街劇場》劇情解析加很贊地方的點評+原創】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2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