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看到了整部片子的誠意,服裝化妝道具很好,演員選得很棒,一開始只是沖萬茜來的,她的片子給我印象是都值得一看,看時發現幾個日本演員也很到位,尤其是小出惠介,被他的顏值迷倒了(雖然是個尷尬角色,全片還皺了兩個小時的眉,可是我不介意啊23333有顏就夠了)。
不足之處也蠻明顯,就是劇情和剪輯,家庭,官場,戰場都有所涉及但又講得不深,有劇情進展很匆忙的感覺,良心片子,恰巧我看電影又不苛刻。7分。

戚繼光威名遠揚,但對戚繼光的具體事跡,對“戚家軍”的傳奇故事,知之者卻不多。我也是看了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之后,才曉得了戚繼光和“戚家軍”的厲害。當聽說描寫戚繼光率領“戚家軍”抗倭的電影《蕩寇風云》上映后,我急急忙忙跑去看。看完之后,我和同去看片的兩位同學都有些失望,好端端一部古代戰爭電影被拍成一部平庸的武俠片,實在是可惜。豆瓣電影給出的評價是6.2分,和我們的觀感相同。
看電影之前,我對《蕩寇風云》期望很高。因為戚繼光率領“戚家軍”抗倭是非常適合拍攝電影的素材。當年,看《明朝那些事兒》時,對義烏礦工、農民的“好勇斗狠”,對戚繼光訓練新軍有素,對“戚家軍”的神奇陣法、武器,對三千“戚家軍”打敗兩萬倭寇的神跡,我和所有的讀者一樣都津津樂道,都期待將來有一部拍攝這個故事的優秀電影。可惜的是,《蕩寇風云》卻沒有給我們展現這些有趣的過程。
首先是戚繼光編練義烏新軍的過程太過簡單。明朝軍隊懼怕倭寇,戰斗力不強,初來乍到的戚繼光只好請求編練新軍

原本以為《蕩寇風云》會是一部關于戚繼光的人物傳記片,事實卻非如此。影片非常用心的擷取了戚繼光青壯年時期的華彩片段,用影像鏡頭還原了戚繼光,在明軍抵抗倭寇,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遲遲難勝的大背景下,臨危受命,為國、為家,鐵肩擔使命,魁體遮風雨的史詩般英雄事跡。
既然是一部講述抗倭、蕩寇的電影,《蕩寇風云》中就少不了大量的戰爭、打斗戲份。而這,恰恰也成了影片的最大看點、賣點之一。從成片效果看,《蕩寇風云》較高程度的還原了戚繼光、戚家軍勇戰倭軍,滌蕩流寇的歷史史實。
趙文卓的領銜主演,加上寶刀不老洪金寶的加持,《蕩寇風云》的功夫、打斗戲份完全不用擔心。而且可以毫不夸張的說,無論洪金寶還是趙文卓,都奉獻了近年來最為精彩的功夫戲份。各種新穎別致的花式打斗,不僅想像力超凡,更足以秒殺這幾年的古裝功夫電影。尤其是有了抗倭、蕩寇等大背景的加持,更讓人看的熱血澎湃,心潮洶涌。
值得贊許的是,影片不僅在功夫、打斗戲份上花足了功力,對明代我軍、倭寇的器械、軍械、服裝、服飾,也都頗為考究
<圖片1>
(我有資源~)興致勃勃的看完了蕩寇風云,可能是因為從小看趙文卓的電影吧,有一種特殊的好感,畢竟男人誰沒個武打英雄夢呢~·
BUT還是要吐槽吐槽,畢竟不吐不快!
在短短的一百多分鐘里,一部戰爭題材的歷史電影,肯定是需要一個時間線的,這是推動劇情的主線。有。然后為了豐富戚繼光的立體性格,出現了感情線。當然歷史也有記載。戚繼光確實懼內。電影里請夫人去軍營的情節確有此故事傳播,拿劍上床也有故事傳唱,戚夫人守城更是被新河人一直當故事說到今天。但是作為一部電影。這條線出現的時間和表現形式太不言簡意賅,太像連續劇了。你甚至可以看成獨立的單元劇,但是分掉了電影的緊張感。消弱了主線的緊迫感,使電影一直高潮不起來。這是電影跟電視最大的區別。電視有很多集,你可以是美劇搞法,一條大時間線,然后每集獨立小故事,有自己的小高潮,每集都可以吸引人。問題是這是電影,你就這么絮絮叨叨絮絮叨叨,你看看別人拍的戰爭片,你看《蝎子王》,人家的愛情故事都是穿插在主線中

片子沒有體現戚繼光英武神威,突然感覺趙文卓的演技咋這么呆滯啊。。。。相反日本人的演技真的無話可說,片中有太多啰嗦含糊不清甚至有點雷的劇情,比如說戚繼光聽手下的,在老婆床頭拔劍說要殺雞,聽手下的準備摔杯為號挾持他老婆,結果他微微一笑,走,咱閱兵去,,還有倭寇要去新河,戚繼光又是微微一笑,不怕,我老婆在呢,結果城里婦孺皆兵的場面著實有點雷,他老婆都差點掛了。片中打斗沒有體現騎將軍武功了得,相反,僥幸的戲份多。。太多虎頭蛇尾的劇情。想吐槽的太多。。總之,導演可能是抗日神劇情節太重了

蕩寇風云:陳嘉上指導新片,歷史與武俠的搖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3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