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已是永恒
——評電影《人工智能》
周貓又
看罷影片,心中久久不能平息。
影片一開始在人工智能專家們的討論中便開門見山提出了疑問 :如果這個機器人真的能夠對人類付出真愛,那么人類又對他有什么責任呢?隨著劇情的發展,影片進一步揭示出的人文核心問題是:到底什么才是人類的本質?如何區分人類和機械?是自主思考的能力嗎?如果機器人能夠真正的愛,那么機器人能否被當成真人對待?人工智能培育出的愛就不值得尊重嗎?
一、關于機器人的道德問題
電影的主線劇情是由機器小男孩David被帶到Monica的家開始的。Monica的兒子馬汀因為患病長期在醫院療養不能回家,Monica由于愛子心切總日郁郁不歡。丈夫Henry為了幫助Monica擺脫抑郁困擾,把公司的最新研究成果——會愛的機器人小孩David帶回了家。
David的首次出場十分特別。門口打開時,鏡頭表示了Monica看到的景象——David的身影在背后的強光中淹沒而無法被看清,只能看到一團詭異的黑影

為什么我愛你,因為,風從不要求小草回答……
當大衛誕生的時候,他只為一個目的而生存——愛,因為他是一個機器小孩,他全部的生活就是愛他的“母親”,以及讓他的“母親”愛他。這就是《人工智能》的情節設定,簡單,沒有雜念。然而,在庫布里克和斯皮爾博格的碰撞中,這個簡單的概念變成了一個復雜的命題,涉及的領域包羅萬象,但其中最顯著的主題就是“尋找”。主人公要尋找一個答案,人,究竟是什么?雖然他并不是一個真正的人。而愛,作為人類所特有的感情,成為推動情節發展的關鍵。
影片的開篇鏡頭充滿了洶涌的海浪,這個鏡頭持續了很久,伴隨著畫外音,我們了解到由于全球變暖,很多陸地都變成了海洋。這似乎只是一個普通科幻片,或者是災難片的開始,然而,在《人工智能》里,這個鏡頭卻顯得格外特別。人,是從海洋中走出來的,所有的生命都來自海洋,這是生命最初始的孕育地,海洋和水是所有生命的母親。所以,在整部影片的語境中,這片海洋昭示了全人類對自己的疑惑。
接著,影片突然切到了這個關于“人工智能”的大會
我想更多的是感動
大衛被媽媽丟下,仍然嘗試想要媽媽挽留時,大衛的情緒爆發得很好,并說出,如果我成為了真正的小孩,你會不會要我
機器人屠宰場里,機器人被逮捕過來,成為暴力的娛樂。當大衛害怕時,保姆機器人仍然安撫著大衛,甚至在被澆油那一刻,仍微笑面對。這幫機器人更多的是無奈,受創造也受摧毀,替機器人心疼
舞男喬,拯救了大衛后,最終受吊墜的吸引,飛入了再也沒有記憶的囚籠。想大衛告訴他認識的女孩,他存在過,舞男喬。
大衛許了2000年的愿望,得到了一天永恒,最后與泰迪一同沉睡過去。
幫助大衛尋找blue fairy的情感機器人被抓走時平靜又有些許激動地說 I am又開口為I was,為什么要在這種情況下說出我存在,又略感不妥,或是不甘地要在明知自己會被銷毀的情況下努力為自己的存在給出最后的一點點證明,而改為我曾存在過?
雖然電影并未展示機器人算法的和核心原理,但我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的“大腦”已經有了關于產生完全隨機數的程序,也有了自動學習和分析的能力。
恐怖谷效應告訴我們,當我們看到與我們很類似的“玩偶”時,類似程度到達臨界值后,我們將感到害怕,正如大衛在一開始的時候

【人工智能】Cirrus.Socrates.Particle.Decibel.Hurricane.Dolphin.Tulip.Monica.David.Monica.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