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小說后,又忍不住去看了1959年水華的老電影,豆瓣評分8.1高分的《林家鋪子》。
影片開始就以翻開的茅盾的小說入畫,伴隨著低沉的男聲旁白,告訴我們,這會是一個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故事。
鏡頭緩緩上移,從暗綠色的水面移到了小鎮的全景,平靜的鏡頭下就只有小船在晃動,穿過狹窄的河道,水邊的墻壁上呈現“攘外必先安內”的字樣。30年代的中國似乎就如這畫面,灰暗的天空是主色調,看似平靜的生活下是波濤洶涌。隨后鏡頭轉到明秀的學校,隨著放學的明秀把小鎮大街小巷都大致游覽了一遍。不得不說,片頭真的拍的很美,如一首沉默的詩歌,不聲不響,晃晃悠悠,有著特殊的質感。
看小說時,我雖是同情朱三太和張寡婦的,可或許是因為小說著筆不多,也或許是因為她們一出場便是哭哭啼啼的單薄形象,我印象并不十分深刻。相反,作者對于林老板雙面形象的刻畫給我留下了無限回想的余地。電影承襲了小說這一筆墨,謝添更把一個儒雅又無奈,徘徊于絕境邊緣又不甘心放棄的商人形象演繹得不露痕跡,他圓滑勸走來要錢的朱三太和張寡婦

《林家鋪子》導演手法分析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4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