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依然覺得有意思。
Referring to misuse of taxpayers' money, Humphery makes analogy about health service budget functioning as placebo that neither parliament nor taxpayers cares about how it is budgeted and spent from the beginning, to which Hacker comments dreadful claptrap and being a cynical smokescreen.

今天聊聊英劇《是,大臣第2季》。
片名Yes Minister Season 2 (1981),別名遵命,部長 / 部長大人(臺) / 首相你想點(港) / 首相大人。
《是,大臣》第二季延續了第一季的風格。
行政事務部(DAA)大臣詹姆斯·喬治·哈克(James George Hacker),常務次長、行政事務部負責人漢弗萊·阿普爾比爵士(Sir Humphrey Appleby)和公派私人秘書、同屬公務員的伯納(Bernard)三人繼續深挖民主政府里的趣事。
觀眾熟悉了第一季的人設后,可以無縫接入第二季。
第二季繼續以一種戲謔的態度看待這些政客的工作狀態

M:Minister
PM: Prime Minister
PS: Permanent Secretary
第一集:仁愛社會 Compassionate Society
1、M已經習慣了專車待遇而不再以身作則了,司機說的很對,你覺得你自己太忙沒時間等公交,那么你應該去改善公交的效率。
2、政府如何愚弄議會和民眾:玩數字游戲來減少雇員。改變統計分類、統計時間范圍…
3、第一次領教司機的靈通:從衛生部長司機那里得知仁愛醫院有500個行政雇員卻唯獨沒有醫護人員和病人!當然司機消息網不如私人秘書消息網那么準確。
4、面對獨立調查

轉換稱呼職位,財政年改公歷年
他們只恨知道真相而不是問題本身
很多事情應該做但不要做第一個
把榮譽與節約掛鉤把他們的目的和我的目的掛鉤
極權主義和保護首腦之間的抉擇
禁查是獨裁手段 民主國家選擇不公布,對我們不利的我們不公布,或者降低它的公信力再公布
政黨大于政府
從公眾利益角度出發暗示存在泄密隱患指出該報告會給政府試壓引發誤解然后說最好等待長期具體報告自己寫報告,推翻報告自己去質疑,貶低建議

我在六年半之前寫了第一季的分析,后來就一直沒有再碰這個系列。沒想到六年倏然一過,中間發生了 Brexit,現在又有疫情,可以說都極大地改變了我觀看這部片子的視角。
Brexit 可不可以看作政客為了政治利益推脫責任而隨意選擇公投的結果呢?英國疫情初期「集體免疫」造成的混亂甚至首相感染急救,是不是能證明公務員長期以來的觀點「政客自私,人民愚昧,唯有公務員是大英的基石」?面對洶洶的民意以及逐漸興起的民粹主義浪潮,政客們又能如何應對,英國的政治又會有什么樣的變化?這些大問題我沒有答案
【是,大臣 第二季】《是,大臣》 第二季 經典語錄摘錄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3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