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星際迷航遠沒有星球大戰在中國有名 只看了第一部 當時就跪了 星際迷航比星球大戰硬核多了 好多科技梗 太硬核也許就是當初沒引進的原因吧
感覺星際迷航更像是探索未來 而星球大戰是披著太空外科的騎士傳奇
其實美國之所以喜歡拍未來 因為他們沒有過去 他們的歷史太短了 很多國家喜歡拍歷史 傳說這些 美國奇幻風的最古老也就是西部牛仔了吧 所以他自己制造了一個傳說 就是未來
看了一眼評分 為什么星際迷航每一部分都不算高 不過也沒有低的 看來沒有拍砸過

我方飛船在威者上方飛了那么久,眼前的景象一層層的深入一層層打開,卻還看不完對方的全貌。我開始想:這么龐大的飛船,什么人建造的它,它的主人體型一定也很龐大,他們星球的人大概是巨人的身材。看到后面,知道了原來這艘飛船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生命,感覺腦中的概念再次被顛覆。我想起了我從寵物市場中捧起一只倉鼠看時,倉鼠不知道我是一個生命體,它無法跟我對視,眼睛只能看著我的手。當我看到幾名我放船員來到威者面前,要跟他溝通時,我才理解到了我手中倉鼠的感覺。這樣龐大的一個機器,哪里是它的眼耳鼻口?我們這些人類對著它的什么方向說話,才能讓它聽到?
另外一個小點~伊莉雅一出現就說自己已經發誓禁欲。從電影的角度來說,這樣到了最后她肯定要破戒。結果,最終她果然跟迪克合體了,只是,用了我沒有想到的方式。
比起現在的科幻片我更喜歡早年間的。神秘感,對人物性格形象的塑造非常用心,用心到能感受出導演的神經質般敏銳。無論是2001太空漫游還是此片

1.Vager 影射的就是人類自己。一個襁褓中的嬰兒,物質與精神的分裂導致它需要但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恐懼之下善用武器與暴力解決問題,邏輯與知識堆砌出來的科技極端強大的世界卻無法理解感情與精神的抽象,一片荒蕪,毫無美感與神秘。
2.這是一趟回歸的旅程。尋找創造源頭的旅程,如同我們自己尋找上帝,女主角Ilia還依稀存留記憶也代表人類并未完全與造物主/源頭失去連接,只是人類忘了自己是誰。當Ilia(代表物質、探索與尋找中的初級、人類自己etc.)與Willard Decker(代表精神、高級、源頭etc.)二者結合便誕生了生命。(當然覺得用高級或低級來定義并不確切,就像嬰兒不能說他是不美的,低等的。但找不到更適合的詞語,大體是這個意思 XD)
3.當Spock在浩瀚的宇宙中只身進入Vager內部時,卻發現了是Ilia的身體輪廓。這里我覺得是在說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宇宙,穿越整個宇宙但是答案卻在自己身上。這里的渺小和浩瀚是一體的,可以說是一個東西。是我們人類自己的視角或者看事物的方式就是自動分辨為內和外,大和小。

星際旅行1:無限太空:充滿驚喜!屬于那個時代的傳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