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男反派演技非常好,冷漠的臉上蘊藏著令人畏懼的殺機
2 整部劇很多鏡頭是女主一個人,非常考驗女主演技,女主也較好的完成了
3 情節其實還可以擴充一下,片子看完后總感覺意猶未盡,如果能拍成兩個小時以上的片子,估計情節會更豐富
4 結局女主反殺反派這樣的設定,應該是為了讓情節新穎,雖然略微有點不合理,即使是演員能裝,感覺超越人體極限了,好在反派被射了兩槍確實解氣
5 有些地方其實可以拍的更嚇人一點
6 女主其實挺耐看的,越看越有韻味
7,反派后來和女主一起趴在地板上

很久以來,女權電影是一種很特殊的存在,這類電影的特殊性在于將女性作為影片的核心主角,從更廣義的層面來講,為的是凸顯對女性的關注和保護。
去年由白百何主演的影片《門鎖》,雖然口碑一般,但仍舊引發了很多人對于有關保護女性安全的熱議。
此類影片往往放到歐美電影中,會采用更加極端的方式,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受到傷害的女性會進行反擊,甚至是反殺。
這其中像是2020年的影片《前程似錦的女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監視者》是一部上映于今年年初的影片,影片的類別同樣是一部聚焦于女權的電影
1.男女主剛搬進來那晚,進門第一件事就是在沙發上啪啪,而且窗簾都沒有拉上,你怪得了對面鄰居看你嗎?
2.女主身材挺好的,也挺有氣質的,確實惹眼。而且女主也是經常不拉窗簾,對面的人能看不到你嗎?
3.女主三番五次不拉窗簾看斜對面樓,而且還鬼使神差的招招手,你能怪對面那個男的會注意到你嗎?明明已經覺察對方跟蹤你關注你,還故意手勢挑釁別人,你這不是找死嗎?
4.女主在地鐵上看到變態男塑料袋里裝著一個人頭,會是女鄰居舞女的頭?還是舞女男朋友的頭?我覺得應該是舞女男朋友的頭

優點:
~麥卡·夢露和伯恩·戈曼的精湛表演,影片的壓迫感和代入感很強
~究極反殺,雖然違背生理常識,但是爽就完了
~地鐵遭遇對手戲,獨自直面潛在的危險
~緩慢但豐富細膩的質感
缺點:
~太簡單粗暴的犯罪:明顯直白的作案嫌疑、殺人不拉窗簾、只是躲在衣柜、非致命傷害、不處理尸體和手機、大大方方走出犯罪現場,我都不敢相信這能力是怎么連續傷害五個人的(算上女主和女配是七個),被“死而復生”的受害者兩槍崩死也算一種諷刺吧
~缺乏合理的自衛手段:獨自跟蹤可疑的陌生人進偏僻的夜店

羅馬尼亞,加入歐盟和北約十幾年了,算是高收入的準西方國家吧,還是如2005年恐怖經典《人皮客棧》一般,成為影人創作假想中的東歐罪惡之地嗎?
電影進化是一個緩慢的大輪回,相同的故事可以講100年。本片大概是1987年生女編導第一部獨立長片,善用經典之力:采用和希區柯克1954《后窗》類似的結構;影院戲中戲1963年多南的驚悚經典《謎中謎》強化了心理暗示;女主曾主演2015年的小成本恐怖佳作《It Follows 》,本片幾乎成為《It Follows 》的翻拍。電影制作如同手工藝品,心手相傳是必然規律。

“監視者”伯恩·戈曼新作,偷窺跟蹤罪案反殺片。女主最后射出的子彈帶著不解和憤怒射穿了變態男,絕對解氣,加分。女主懷疑自己被監視跟蹤,但是丈夫就是不相信,認為是她太緊張,在異國他鄉不習慣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