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11月23日發行的《紐約時報》上,有一篇標題為“Freed by DNA, Now Charged in New Crime(因DNA重獲自由,現今面臨新指控)”的報道。新聞中的當事人是一名叫做Steven Avery的42歲男子。他背負性侵罪名坐了十八年冤獄,獲釋后隨即狀告當地政府要求千萬賠償,卻涉嫌謀殺再一次被警方逮捕。
因為這篇文章,兩名哥倫比亞大學的在讀學生決定驅車從紐約前往Steven的家鄉威斯康辛州的馬托沃克縣(Manitowoc),用一臺借來的攝像機,開始嘗試將發生在Steven身上的一切拍攝下來。
十年之后

Netflix2015年底出品的大熱紀錄片《制造殺人犯》(Making a Murderer)第一季引發的風暴余波猶在,時隔三年推出了第二季。
從觀影角度講,第二季沒有第一季的跌宕起伏毫無冗余。第一季十年磨一劍,大量的資料報導,庭審錄像,控辯雙方對證人的直接詢問和交叉詢問,三方不經預演的當庭表現直擊人心勝于任何一部律政劇。
第一季接二連三的沖擊來自于諸多的出人意外:
真人真事,因曲折離奇而難以置信。
不是演員,都富于表現又特色鮮明。
Steven Avery IQ 70,簡單清晰的話語有一種毫無偽飾正中核心的力量

其實從劇集的名字就不難看出主創們對于這個案子的傾向,這種傾向在第二季里體現為相較于第一季的力求客觀公平,變為了略顯主觀情感的麻木煽情,但這些并不能掩蓋不強勢精明的金牌女律師Kathleen Zellner的光環,相信如果《制造殺人犯》如果能夠進行到第三季,她仍然會是最重要的角色——當然在現實中,她也是Avery翻案的最大希望。
相比第一季的疑點重重的卷宗,這一季更多的真相似乎正愛逐漸浮出水面。當針鋒相對的政治角逐,復雜繁瑣官僚體制,以一概全的司法系統

制造殺人犯 第二季:《制造殺人犯》第二季:更上一層樓的精彩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4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