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一部1948年的經典黑白電影《碧血金沙》,這部電影是由華納兄弟公司出品,約翰·休斯頓自編自導的一部冒險劇情片。講述的是三個流浪漢為尋找黃金而相遇,在結伴淘金的過程中卻又發生明爭暗斗,勾心斗角的故事。影片榮獲第2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和最佳編劇獎,喜歡經典老片的電影愛好者可不能錯過這部影片。
影片的故事背景設立在20年代的墨西哥,主人公弗雷德·杜比西是一個在此討生活的美國西部流浪漢,他和剛認識的美國老鄉鮑勃·科汀結伴打工

給《碧血金沙》寫一點遲到了的東西吧x
片子確實是個好片子,但是昨天晚上看的時候并不是很在狀態所以當時看完之后沒有特別大的感觸,感覺還是有點對不起這個片子的(x)
現在開始談談電影。電影講的是三個流浪漢一起進山開采金礦的故事。整部電影的一切矛盾都圍繞著金子展開,但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下面卻包含著極其深刻的對人性的審視。電影對三個淘金人的性格的刻畫都十分逼真。或許是全片最大的反派的Dobbs,他原本也是一個可以說是正直卻潦倒的流浪漢
許久不看美國年代久遠的主旋律大片,偶然一看深刻理解何為“雞湯管夠”。以貪婪為主的影片也可以被冷冰冰的雞湯胡亂拍打在臉上:例如惡人一定要有惡報,但惡報一定要有更惡的人為之才能達到“蒼天饒過誰”的嗨點,而更惡的人再由正義使者處理。這一出天道好輪回如果圈子繞的小便顯現不出導演功底,圈子繞的太大容易扯疼不可言說的部位,恰到好處的結果就是不出一個月就會把這個故事忘得七七八八。
鑒于淘金的悠久發財夢里一定有數不清可以拍成B級片的素材,本片一定屬于美圖之后的版本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金錢是檢驗良心和人性的試金石。
電影《碧血金沙》講述的是一個關于金錢、欲望和人性的電影。這部電影如擺在每個人面前的一面玻璃鏡,讓你在電影中認識自己的內心,再次正視自己的欲望。也因此,在看完電影之后,你對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便對自己有了更好的反思。
電影故事十分簡單:弗雷德和鮑勃是兩名窮困潦倒的流浪漢,一日,在酒吧中,他們從精明智慧的霍華德口中聽聞了有關金礦的消息,走投無路的兩人打起了淘金的主意,他們謊稱是獵人,駐扎在了山上。經歷了種種苦難的挫折,幸運的三人找到了金礦。然而,隨著金砂數量的增加,原本相互信任的三人之間出現了裂痕。
電影用一個晚上的情節深刻而真實地刻畫了在淘得金礦后三個人之間的信任危機,晚上醒來,看到其中一個外出,那么其余的兩個人便也會找時間出去一趟,去看看自己埋藏的金沙是否還在,有沒有被其余的人占為己有。而就是這一晚上短短的幾分鐘的細節刻畫,三個人的狀態和心理想法躍然于觀眾眼前。當然為了故事的沖突和精彩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如果沒有駕馭金錢的能力,很容易淪落為金子的奴隸,為金子而活,為金子而死,像弗雷德那樣。
霍華德說,每個人在金錢面前都是貪婪的,都會心生惡意。金子面前,或者異化成野獸,為之瘋狂、貪婪、兇殘、殺戮,或者做金子的主人,不因之而失去人性,理性看待得失。弗雷德是前者,鮑勃與霍華德是后者。
三人淘金中某個夜晚,談起各自發財后的夢想。鮑勃想買下地種果樹,因為他難忘記小時候豐收的快樂。老霍華德想開個雜貨五金店安養天年。弗雷德呢?去最豪華的飯店要最貴的飯菜,向服務生炫耀財富。鮑勃問然后呢?弗雷德撓頭茫然。
金子是實現夢想的工具,如果金子本身就是夢想呢?那就是弗雷德的結局吧。科迪的妻子在信中說:再多的金子也比不上離別的痛苦。心懷夢想的人是豁達知足的,一陣風吹散金沙之后,霍華德去做了快樂的巫醫,鮑勃去尋找科迪妻子的果園。假如弗雷德沒死會怎樣?或者把到手的金子窮奢極欲揮霍一空,或者做個守財奴一生看護他的金子吧。

《碧血金沙》觀影筆記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9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