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門橋這場戰役實在太慘烈了,這是一場武器實力嚴重不對等的戰爭,面對美軍各種重武器、飛機、坦克的轟炸,我們志愿軍戰士的戰斗精神讓人感動不已。
看過了長津湖、再看水門橋,讓我對那段殘酷的戰場歷史充滿敬意,我查閱了與電影相關的網上能查的資料,通過衛星影像找到了長津湖所在位置,進而又找到了水門橋的位置,驚訝地發現 水門橋那四根長長的大管子還在,從影像上看原來的橋和路面已經改道了,但水泵房的遺址依舊清晰可見。

長津湖戰役的后半段總的來說是美軍大部隊從下碣隅里撤退至興南港,志愿軍大部隊在后方追擊,志愿軍阻擊部隊在前方遲滯美軍的過程。水門橋是美軍撤退的必經之路,美軍若無法通過水門橋,待志愿軍大部隊追擊至此,必將全軍覆沒。最終由于雙方工業實力相差懸殊,美軍突破阻擊從興南港由海軍掩護撤離。
1.美軍大部隊接到撤退命令是在志愿軍發起總攻之前。并不是影片中志愿軍攻破下碣隅里導致美軍撤退。
2.志愿軍大部隊在后面窮追不舍,但人腿跑不過汽車。此種無奈在影片中沒有體現。
靜下心來看電影,感觸良多,推薦兩部水門橋和花束般的戀愛
1.水門橋
長津湖哭的稀里嘩啦,繼續看了姊妹片水門橋,尤其在這個特殊的時間,戰爭向來是殘酷的,都是為了保家衛國,可承受傷害的總是戰士和平民,誰又不是誰的兒子女兒誰的丈夫妻子,都是血肉之軀傷了就是傷了沒了就是沒了,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這并不是和平的年代,只是我們有幸在和平的國家。而這種生活是無數先烈浴血奮戰換來的,是以國家實力做保障的。就像艾躍進教授說的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

鋼七連由四道風游擊隊收編而來。57年連史,5000名士兵,三次集體一等功,在漫長的連史中有1104人為國捐軀。鋼七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屬號碼:雷公17,梅生135,伍百里161,伍千里162,余從戎221,平河280,牛騰云404,孟煩了600,伍萬里677,高城4733,史今4811,伍六一4900,成才4944,許三多4956,馬小帥5000。

放一張照片是為了證明我確實真金白銀花錢看了。說實話。有點失望,是很失望。作為一部戰爭史詩。第一部里流暢的敘事和極強的帶入感在《水門橋》被丟的干干凈凈。
1、第一部中,有整體有局部的敘事節奏被完全丟棄,觀眾不再是跟著七連戰士自然的共情產生家國情懷,而是被一次次強行從故事線索中抽離進入煽情段落。

看到好多人噴這個,心里有點難受
其實電影一開頭就說了,中國為何要在貧弱的時候打這一場近乎“毫無指望勝利”的戰爭?
是為了下一代人不再被卷入戰火。
如果中國沒有參與朝鮮戰爭,美軍最終進駐朝鮮,中國有機會在70年里發展成現在這樣嗎?
被卷入新的戰爭的,是我們的父輩?還是我們?
70后,80后,90后,還有機會長大嗎?
電影最初也借伍千里的口說了,我已經把能打的仗都打了,所以你不必再上戰場。
因為伍萬里代表的是千千萬萬個因為先輩的犧牲不會被戰火席卷的我們。
伍萬里活著,是傳承。

觀影之《長津湖之水門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