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見的沙俄軍事電影,而且是關于“十二月黨人”的故事。
很喜歡這部電影。
一群沙俄貴族軍官,在反擊拿破侖時去了歐洲,受到先進政治觀點的熏陶,打算改變沙俄的政體——發動政變。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他們的政變因為太脫離人民,只依靠軍人,而且有執行時過于倉促,領軍人物臨陣脫逃,對于政變時沙皇鎮壓的殘暴和血腥程度沒有做好準備等因素,政變失敗了。
但他們的行為真的太純粹了,真的只是為了心中的理想去實踐和犧牲。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叛離了自己的階層

縱觀整部電影,其最大的核心點,是電影中超乎尋常的“氛圍感”。
這種氛圍感的體現,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拍攝場景的宏大和人數眾多的群演。無論是一開始軍營中的士兵暴動,還是后面軍營士兵涌向廣場,群演龐大的人數形成的“人潮”都極大的烘托了電影的氛圍感。而電影拍攝地點的選景也多選開闊地區進行拍攝,使得電影在拍攝“大場面”時也能夠有條不紊。
雖然群演和取景是該影片氛圍感的重要構成因素,但倘若沒有最關鍵的演員,那這種氛圍也只會是一潭面積廣闊的死水。所幸

劇情一開始是年輕時期的男主(謝爾蓋),其對自由的定義獲得了拿破侖的贊許。門打開,開始了沙皇尼古拉一世對其的審訊。劇情接著一跳返回了上一代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攻破巴黎。男主在列隊中迎接沙皇時手里拿了一籮筐香檳酒,沙皇寬恕了他的無理并離開(這里和后面相呼應)。中間一大串描述的是起義的局限性:有人泄密、有人背叛、更多的起義組織者的天真(開槍就輸了,沙皇的軍隊不敢向我們開炮)…然后又回到對謝爾蓋審判。尼古拉一句(意思類似):“你是個聰明人

很難說我對這部電影是推薦還是不推薦,一方面優秀的題材與精美的服化道共同繪制出了血與雪交融的凄美,另一方面政治上的幼稚描寫又讓影片的深度對比十二月黨人的訴求低了一籌。
以謝爾蓋彼得洛維奇為首的青年軍官受到法國大革命等進步思潮的影響被一筆帶過,簡化成了年輕時與拿破侖的一句對話。對于十二月黨人君主立憲制,廢除農奴止的訴求也完全沒有展示,士兵們(與歷史上參與革命的民眾)的支持從由于廢除農奴制變成了減少服役期的虛假允諾,一場理想主義的革命至此被書寫成了請客吃飯式的宮廷政變

救國同盟:熱播劇情片 十二月黨人是在幻想沙皇會與其談判如何改革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