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6-29 00:31
首映:1989-03-24(芬蘭)
年代:1989
時長:78分鐘
語言:英語,芬蘭語
評分:8.4
觀看數:75094
熱播指數:18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列寧格勒牛仔征美記:阿基和賈爺,一樣和不一樣的酷
本片有一處不明白的地方。雖然地處芬蘭土地的幾個年輕人他們自己樂隊名字和距離他們不遠處的圣彼得堡(舊年代稱為“列寧格勒”地區)同名,但我仍舊懷疑,美國導演在這個地理位置上的迷惑。不過話說回來,這個地方在歷史上的確歸屬不曾明確,彼得大帝從芬蘭灣強行占領本屬于芬蘭的圣彼得堡(芬蘭灣),是否導演在此,有其他的暗喻?
這部片子已經二十歲了,實屬相見恨晚。就僅僅是奇裝異服和怪異舉止都已經夠吸引人了。還有那么多種類的音樂類型。從搖滾到鄉村、爵士、甚至還有披著鐮刀斧頭旗放聲歌唱。
整個片子幽默詼諧,又好玩又熱鬧。那個年代的流行元素處處可見,是懷舊人士不可多得的收藏品啊。不過最吸引我的還是那個不舍不棄一定要加入到飛機頭團隊的啞巴(應該是不會英語)。他只有一戳毛,鞋頭也不夠尖。可是他一直努力著,從田野里被揍到偷偷的搭運貨機到紐約一直跟到墨西哥。在途中最后用一條魚捕獲了大家的胃一起去到墨西哥。最后喚醒了那個早已凍僵荒野的吉他手。帶著夢想實現的征兆和他們一起融入到墨西哥炫彩斑斕的夜色中。
影片最終他們在墨西哥一炮打紅,經紀人大概是良心發現離開了。看到這里不免心酸,征美卻在墨西哥紅了。皆大歡喜的結局總是蘊藏著更多的無奈。導演用著輕松幽默,公路片特有的沿途美景的陪襯的手法,講的卻是一個簡單的追求夢想的故事。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只要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或者始終擦著邊。終有一天,你的夢想會實現。
電影出現蘇聯的logo 以及林肯的頭像,無疑和政治聯系密切了。
所以,我看的版本,少了哪里的十分鐘???
公路片,黑色幽默,政治隱喻,民主與革命,婚禮與死亡……
其實,單從他們的打扮來看,已經贏了不少了。哈哈哈。
自身不懂音樂,只能看劇情了。但是,阿基考母斯基,這個導演可真是會玩,人文關懷,反諷信手拈來,還有畫面低飽和度高對比度的隔閡 冷酷 以及畫面安安靜靜的“紳士風度”?
最后,想提一句老大哥。以及那個遠去的背影。
抄個人家的評論:
把舊車唱沒油了,把酒吧唱倒閉了,把死人唱活
可以看作一部音樂電影,也可以是一部公路片,你當然也可以去揣摩其中的政治暗喻,但就著單純的喜劇電影視角去欣賞也十分的有趣。怪異的發型,古板的著裝,和發型一樣怪異的鞋子,這一個樂隊從冰冷的寒林與麥田里來到繁華雜亂的美國,然后開啟了一段音樂的歷險。越往南邊走,歌曲的風格就越自由放浪,從最開始的民族歌曲,然后是紅色鄉村音樂,再到輕搖與重金屬,我對歌曲的研究實在欠缺,但我相信如果是音樂愛好者看到這部電影,一定會有會心一笑的共鳴。設置的角色也很有意思,禿頭男人渴望加入這個團體
阿基·考里斯馬基多數作品關注底層人的生存狀態,對消費主義、文化霸權等現象持堅定的批判態度。字里行間流露出奪目的人道主義光輝。風格冷峻,善用反諷、形式極簡,標志性的“呆照風格”營造出疏離凝滯的電影效果。
這部荒誕、幽默、深刻的作品,雖然與多數他的現實主義作品風格上有所區別,但其核心部分卻是一致的。《列寧格勒牛仔征美記》用一則極富戲謔意味的故事,解構了權力結構的建立與演進,更是對當時蘇聯現實的揶揄。這部電影還是對“集體與個體關系確立”的一則寓言
列寧格勒牛仔演唱得不錯,我很喜歡,片子里面的音樂和攝影風格我都喜歡。就是不知道片子是什么意思,一部關于這個名叫“列寧格勒”的樂隊去美國演出的流水帳?我發現我中了電影的毒,總想從電影里看出點兒什么來,好像電影要不說明點兒什么就不是電影。這部電影我沒看出要說明什么,很像一部超長MTV,但還不錯。——就這樣。
列寧格勒牛仔征美記:阿基和賈爺,一樣和不一樣的酷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7139.html